孕妇缺铁性贫血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铁剂、改善吸收效率、治疗原发疾病、定期监测等方式治疗。该症状通常由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需求增加、慢性失血、妊娠期生理变化等原因引起。
1、饮食调整:增加动物肝脏、红肉、菠菜等富含血红素铁的食物,搭配维生素C含量高的柑橘类水果促进吸收。避免同时摄入咖啡、浓茶等抑制铁吸收的饮品。每周至少安排3次高铁食材为主的膳食搭配。
2、铁剂补充:临床常用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多糖铁复合物等口服制剂。餐后服用可减轻胃肠道刺激,用药期间可能出现黑便属正常现象。持续补充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仍需维持治疗3-6个月。
3、吸收优化:存在慢性胃炎或幽门螺杆菌感染需同步治疗。钙剂、抑酸药物应与铁剂间隔2小时服用。建议分次小剂量补充,单次不超过60mg元素铁可提高生物利用度。
4、病因治疗:月经过多者需妇科干预,消化道出血需内镜检查。双胎妊娠等特殊情况需调整补铁方案。血红蛋白低于70g/L或出现心功能异常需考虑静脉补铁。
5、动态监测:每2-4周复查血常规观察网织红细胞反应,铁蛋白水平需达到50μg/L以上。妊娠32周后需重点评估胎儿生长发育情况,分娩时需预备应急输血方案。
孕妇每日铁需求达30mg,哺乳期仍需维持9mg补充量。建议选择铁强化食品如孕妇奶粉,配合适量有氧运动改善骨髓造血功能。出现头晕心悸、指甲脆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严重贫血可能影响胎儿脑发育。产后42天复查时应包含铁代谢指标检测,哺乳期可继续服用预防剂量铁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