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长肉常先显于腹”。
你是否也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腹部似乎成了脂肪堆积的“重灾区”?
站立时凸显的“将军肚”,坐下时环绕的“游泳圈”,它们一旦出现,往往难以轻易消除。
四肢纤细,唯独腹部臃肿,长轻提醒各位,这种情况要特别警惕,这很可能就是“腹型肥胖”的征兆!
腹型肥胖并非仅仅是腰围增大的外在表现,它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健康隐患。《英国癌症杂志》研究指出,腰围越粗,患癌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一、小肚子难减 可能是内脏脂肪作怪
“大肚子”这种体型,身体脂肪多积聚在腹部和内脏器官周围,医学上称为“中心性肥胖”,也叫“腹型肥胖”。
比起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皮下脂肪”,长轻营养食疗建议各位更要警惕这种藏在内脏里,看不见摸不到的“内脏脂肪”。
当内脏脂肪堆积越来越多,不仅会挤压有限的器官空间,还可能会把人体器官包裹住,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风险。
长轻提醒大家,如果腰围超出下面的数值,那么减「肚」大计就要提到日程上重视起来了。
二、腹型肥胖 可不只是肚子大
1、容易造成脂肪肝
长轻在影像学研究中发现,腹部肥胖患者中,最常见的是肝脏脂肪堆积,脂肪沉积在肝脏会慢慢演变成脂肪肝,影响肝功能。
2、产生胰岛素抵抗,诱发糖尿病
腹型肥胖可导致人体脂联素含量降低,大大降低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更易发生胰岛素抵抗,引起高血糖。
3、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
内脏脂肪很容易以游离脂肪酸的形式进入血液,流往心脏、肺和动脉,从而诱发心血管疾病。
因而,腹型肥胖的人患心脏病、中风、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风险都更高,脂肪肝、痛风等患病几率也会增加。
4、容易引发胰腺炎
瑞典一项长达 12 年的研究发现,腹型肥胖是急性胰腺炎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腹型肥胖的人,血液中甘油三酯含量容易偏高。当甘油三酯持续偏高于正常范围,容易诱发急性胰腺炎。
如果再加上经常暴饮暴食,会进一步刺激胰腺,进而导致胰腺炎的发生。
三、大肚子 多半是吃出来的
1、吃得太咸
国内外的很多研究都发现,高盐饮食可能增加肥胖发病风险。
并且,盐摄入量跟腹型肥胖(以腰围、腰围身高比为标准的)呈正相关。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天摄入的食盐总量不超过5克,而长轻查阅资料发现我国家庭每日人均用盐约 9.3g,几乎超了将近一倍。
2、吃太多“糖”
这里的“糖”指的可不是“糖果”,而是“果糖”。
果糖在细胞中代谢时,会引起皮质醇的增加,诱导炎症性皮质醇反应,促使脂肪从皮下搬运到内脏。
3、吃得太多
不光指「量」,还有「质」。精制碳水,比如精米白面、蛋糕、甜点、含糖饮料等,都是升糖指数高的食物,摄入太多会让血糖短时间内快速升高。
一方面会刺激胰岛素分泌,将葡萄糖转化为脂肪;另一方面抑制脂肪分解,最终导致体内脂肪增加。
4、吃得太油
中国人煸炒、爆炸的烹饪习惯,容易导致饭菜的热量更高,摄入油脂过多,造成脂肪堆积。
四、告别腹型肥胖 应该这样吃
1、少吃点盐
长轻建议大家使用控盐勺,或者把“盐”换成“魔法盐”:体积味道一样,盐量却能减少一半。
用天然调味料代替部分盐:可以使用葱、姜、蒜、辣椒、番茄、菌菇等天然食材调味。
警惕生活中的“隐形盐”:一定要看配料表中的“钠”含量。
钠和食盐的换算公式:食盐(g)=钠(g)×2.54。举个例子,一盒100克的话梅,含钠6885毫克,相当于食盐17.5克。
2、优选“低GI食物”
高GI食物会引起血糖快速波动,可能让脂肪合成增加;而低GI食物吃下后,血糖是缓慢上升的,不容易让脂肪增多。
所以,在选择食材时,长轻建议大家尽量选择血糖生成指数(GI)较低的食物。
GI>70为高升糖指数食物,GI≤55为低升糖指数食物。
水果:柚子、鲜桃、梨等。注意要整吃水果,不喝果汁。
3、细粮换粗粮
减少主食中的精米白面比例,多吃膳食纤维丰富的粗粮全谷物,比如小米、玉米、高粱、燕麦、荞麦、黑米、红米等,以及各种杂豆和薯类。
膳食纤维可以延缓胃排空时间,增加饱腹感,从而减少热量摄入;而且膳食纤维还可以结合部分肠内脂肪,减少肠道对脂肪的吸收。
长轻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谷类食物200~300克,其中包含全谷物和杂豆50-150克;再加上薯类50-100克。
4、避免煎炸,选择蒸、煮、炖的烹饪方式
蒸、煮、炖等方式,能最大限度减少脂肪摄入,还能保持食材原有的营养成分。
总之,健康是无价的,我们可以通过健康饮食来战胜难缠的肥胖与疾病,长轻希望让更多的人认识营养食疗,了解营养食疗,把握营养食疗,健康之道就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