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术后生存期可通过定期复查、规范治疗、营养支持、心理调适、并发症管理等方式延长。大肠癌预后与肿瘤分期、分化程度、转移情况、治疗响应、基础疾病等因素相关。
功能主治:用于敏感细菌所致的皮肤软组织细菌感染性疾病,如毛囊炎、疖肿、脓疱疮,外伤感染及湿疹感染等。
用法用量:局部外用,一日2次,脓性分泌物多者,先用生理盐水清洁患处后再使用本品。
术后2年内每3个月需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测和影像学检查,5年内每6个月复查结肠镜。监测CEA水平变化可早期发现复发,腹部CT有助于判断肝肺转移情况。规范化随访可将5年生存率提高15%-20%。
III期患者需接受辅助化疗,常用方案包括FOLFOX、CAPEOX等。转移性癌可采用靶向药物贝伐珠单抗、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局部复发患者可考虑二次手术或放射治疗。个体化治疗方案使III期患者5年生存率达60%-70%。
术后需补充高蛋白食物如鱼肉、鸡胸肉、蛋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达1.2-1.5g/kg。膳食纤维选择燕麦、南瓜等低渣食物,避免豆类等产气食材。肠造口患者应分6-8餐少量进食,维持BMI在18.5-23.9范围。
约40%患者术后出现焦虑抑郁,认知行为疗法可改善负面情绪。参加癌友互助小组能提升社会支持度,正念训练有助于缓解治疗副作用带来的心理压力。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使生存期延长10个月以上。
吻合口瘘多发生在术后5-7天,表现为发热和腹痛,需禁食并留置引流管。肠梗阻患者需禁食水并行胃肠减压,严重者需粘连松解术。术后淋巴漏每日引流量超过500ml时需手术结扎淋巴管。
术后饮食建议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每日摄入橄榄油20-30ml、深海鱼150-200g、十字花科蔬菜300g。运动康复从术后2周开始,每周进行150分钟快走或游泳等有氧运动,配合抗阻力训练维持肌肉量。造口护理需每日观察排泄物性状,定期更换造口袋预防皮炎。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戒烟限酒可降低二次患癌风险。建立电子健康档案记录复查数据,便于医生动态评估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