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视力损害,其危害包括视神经萎缩、视野缺损、视力下降、眼压持续升高、晚期失明。
长期高眼压压迫视神经纤维,导致视盘凹陷扩大。典型表现为杯盘比增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变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可显示视神经节细胞层厚度降低,若不及时干预,损害呈进行性加重。
早期出现旁中心暗点,随病情发展形成弓形暗区。晚期呈现管状视野,患者仅保留中央5-10度视物范围。自动视野计检查可见特征性鼻侧阶梯样缺损,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如驾驶、阅读。
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受损导致最佳矫正视力减退。从初期视力模糊到后期仅存光感,通常伴有对比敏感度下降、色觉异常。视力损害程度与病程呈正相关,晚期患者可能完全丧失视功能。
房角粘连导致眼压周期性升高,可能诱发急性发作。眼压监测显示昼夜波动>8mmHg时,需警惕视功能急剧恶化。长期超过21mmHg的眼压水平会加速视神经损伤进程。
未经规范治疗的患者5年内失明率达30%。晚期可出现虹膜萎缩、瞳孔固定散大等体征。即使手术控制眼压,已丧失的视功能也无法恢复,是全球第二大致盲性眼病。
患者需定期监测眼压和视野变化,建议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瑜伽倒立体位。饮食可增加蓝莓、菠菜等富含花青素的深色蔬果,限制咖啡因摄入。严格遵医嘱使用前列腺素衍生物、β受体阻滞剂等降眼压药物,每3-6个月复查视神经OCT检查。出现虹视、头痛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排查急性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