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泡型脚气可通过保持足部干燥、穿透气鞋袜、外用抗真菌药物、避免交叉感染、口服药物治疗等方式治疗。水泡型脚气通常由真菌感染、足部多汗、免疫力低下、接触传染源、皮肤屏障受损等原因引起。
足部潮湿环境是真菌繁殖的温床,每日需用毛巾彻底擦干足部,特别是趾缝部位。洗浴后可使用吹风机冷风档辅助干燥,避免长时间穿湿鞋袜。在公共浴室或泳池行走时建议穿着防水拖鞋。
优先选择棉质或抗菌材质的吸汗袜,每日更换并高温洗涤。鞋子应交替穿着保证充分晾晒,使用紫外线烘鞋器每周消毒两次。避免连续三天穿同一双皮鞋或运动鞋。
局部涂抹联苯苄唑乳膏、硝酸咪康唑软膏或特比萘芬凝胶,每日两次连续使用4周。用药范围需超过皮损边缘2厘米,水泡未破溃时先用碘伏消毒。夜间用药后可穿薄棉袜促进吸收。
家庭成员需分开使用洗脚盆、拖鞋等物品,患者衣物应单独洗涤。修脚工具使用前后需用75%酒精浸泡消毒,健身房更衣柜内放置防潮除菌包。痊愈前避免进行足部按摩或修甲服务。
对于顽固性感染可口服伊曲康唑、氟康唑或特比萘芬片剂,需配合肝功能监测。伴有细菌感染时加用克拉霉素,瘙痒严重者可短期服用氯雷他定。糖尿病患者需同步控制血糖水平。
日常饮食多摄入富含锌元素的牡蛎、牛肉及南瓜子,维生素B族可通过全谷物和绿叶蔬菜补充。每周三次快走或游泳锻炼增强免疫力,洗脚水温控制在40℃以下避免烫伤。足部出现红肿热痛或淋巴结肿大需立即就医,治疗期间禁止搔抓皮损部位,夜间可戴棉质手套预防无意识抓挠。痊愈后继续用药两周防止复发,每月用抗真菌喷雾处理所有鞋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