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胰腺炎的药物主要包括胰酶替代剂、止痛药、抗生素、抑酸药和生长抑素类似物。
1、胰酶替代剂:
慢性胰腺炎患者常需补充胰酶制剂如胰酶肠溶胶囊、复方胰酶片等,帮助分解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这类药物需餐中服用,可改善营养不良和脂肪泻。用药期间需监测体重和粪便性状,避免与抑酸药同服影响疗效。
功能主治:助消化药。用于消化不良、胰腺疾病引起的消化障碍和各种原因引起的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的替代治疗。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一次0.3~1g(2~6粒),一日3次,餐前服。
2、止痛药物:
轻中度疼痛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曲马多,重度疼痛可能需要哌替啶等阿片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需谨慎使用,可能加重胰腺损伤。疼痛管理需阶梯式进行,同时配合禁食和胃肠减压等基础治疗。
3、抗生素:
重症胰腺炎合并感染时需使用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广谱抗生素。用药前应进行血培养或穿刺液培养,根据药敏结果调整。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存在争议,需严格评估感染风险。
4、抑酸药物:
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可减少胃酸分泌,降低胰酶激活风险。H2受体阻滞剂如法莫替丁适用于轻症患者。这类药物需静脉给药直至肠内营养恢复,后改为口服维持。
5、生长抑素类似物:
奥曲肽可通过抑制胰液分泌减轻胰腺自我消化,适用于胰瘘或重症早期。需持续静脉泵入,可能引起血糖波动和胆石症等副作用。用药期间需监测电解质和腹部体征变化。
胰腺炎患者需严格禁食直至腹痛缓解、血淀粉酶下降,恢复饮食应从低脂流质逐步过渡。戒烟戒酒是预防复发的关键,每日脂肪摄入应控制在30克以下。建议补充脂溶性维生素,定期进行胰腺功能和营养状态评估。急性发作期需绝对卧床,慢性期可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出现持续发热、黄疸或剧烈腹痛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