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疼痛可能由外耳道炎、中耳炎、耳部带状疱疹、颞下颌关节紊乱、耳部肿瘤、鼓膜穿孔、耳廓软骨膜炎、耳部神经痛、耵聍栓塞、咽鼓管功能障碍等十种疾病引起。
1、外耳道炎:
外耳道炎是耳痛最常见原因之一,主要由细菌或真菌感染引起。游泳后耳道积水、频繁掏耳造成皮肤破损等因素易诱发炎症。典型表现为耳道红肿、灼热感,牵拉耳廓时疼痛加剧。治疗需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抓挠,医生可能开具氧氟沙星滴耳液等抗生素药物。
2、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腔。儿童因咽鼓管发育不完善更易发病,表现为剧烈耳痛伴听力下降,可能出现发热。治疗需口服阿莫西林等抗生素,鼻腔使用减充血剂改善咽鼓管通气。反复发作可能需鼓膜切开置管。
3、耳部带状疱疹: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引起,特征为耳部簇集水疱伴刀割样疼痛,可能累及面神经导致面瘫。早期使用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可缩短病程,疼痛明显者可配合加巴喷丁等神经痛药物。此病愈合后可能遗留长期神经痛。
4、颞下颌关节紊乱:
关节盘移位或关节囊炎症可放射至耳部产生钝痛,常与磨牙、咬硬物等习惯相关。表现为张口弹响、咀嚼疼痛,耳部检查无异常。治疗包括热敷、软食、咬合板矫正,严重者需关节腔注射治疗。
5、耳部肿瘤:
外耳道鳞癌、中耳癌等恶性肿瘤早期可能仅表现为持续耳痛,后期出现血性分泌物、面瘫等症状。CT或MRI可明确诊断,治疗需手术切除联合放疗。长期耳痛不愈需警惕肿瘤可能。
耳痛持续超过48小时、伴随发热或听力下降应及时就诊。日常避免用力擤鼻、保持耳道干燥,乘坐飞机时可咀嚼口香糖平衡中耳压力。突发剧烈耳痛需排除心绞痛等牵涉痛,耳部检查未见异常时应考虑颈椎病或三叉神经痛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