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常用药物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降压药、降脂药、抗凝药和改善心肌代谢药五大类。
1、抗血小板药:
阿司匹林肠溶片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适用于冠心病和脑梗死的二级预防。氯吡格雷作为P2Y12受体拮抗剂,常与阿司匹林联用于支架术后患者。替格瑞洛起效更快,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这类药物需警惕消化道出血风险,长期服用者应定期检查便潜血。
2、降压药:
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通过扩张血管降低血压,适合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培哚普利可改善心室重构,适用于合并糖尿病的心血管病患者。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常用于心绞痛和心衰患者。血压控制目标需根据并发症个体化调整。
3、降脂药:
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降低低密度脂蛋白,需监测肝功能。依折麦布可抑制肠道胆固醇吸收,常与他汀联用。PCSK9抑制剂如阿利西尤单抗用于顽固性高胆固醇血症。降脂治疗需长期坚持,达标后仍需维持用药。
4、抗凝药:
华法林通过抑制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合成,用于房颤患者卒中预防,需定期监测INR值。新型口服抗凝药达比加群酯无需常规监测,但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抗凝治疗期间需注意出血倾向,避免与NSAIDs类药物联用。
5、改善代谢药:
曲美他嗪通过优化心肌能量代谢改善心绞痛症状。辅酶Q10作为细胞代谢辅助因子,可改善心衰患者心肌功能。这类药物多作为辅助治疗,需与基础药物配合使用。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日常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增加深海鱼类和坚果摄入。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定期监测血压、血脂和血糖指标,每3-6个月复查肝肾功能和肌酸激酶。出现胸痛持续不缓解、肢体无力或言语不清等预警症状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