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慢性结肠炎不治疗会有什么危害

2025-06-18

650次浏览

慢性结肠炎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肠穿孔、肠梗阻、贫血等并发症,长期反复发作还可能增加癌变风险。慢性结肠炎的危害主要有肠道功能受损、营养吸收障碍、继发感染、全身炎症反应、心理影响。

1、肠道功能受损

长期炎症刺激会导致结肠黏膜充血水肿,形成溃疡或假性息肉,造成持续性腹泻、腹痛及里急后重感。肠壁纤维化可能引起肠道狭窄,严重时出现不完全性肠梗阻。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肠蠕动异常,交替出现便秘与腹泻。

2、营养吸收障碍

结肠黏膜损伤会影响水分和电解质重吸收,导致慢性脱水或低钾血症。蛋白质和脂肪吸收不良可能引发低蛋白血症、体重下降。长期便血可能造成铁元素流失,诱发缺铁性贫血。维生素B12等营养素吸收不足可能引起周围神经病变。

3、继发感染

溃疡面暴露易继发细菌感染,如艰难梭菌感染可能诱发中毒性巨结肠。肠道屏障功能破坏可能引起菌群移位,导致败血症或腹腔脓肿。反复使用抗生素可能加重肠道菌群失调,形成恶性循环。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出现机会性感染。

4、全身炎症反应

炎症介质持续释放可能诱发反应性关节炎或结节性红斑。部分患者合并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肠外表现。长期炎症状态可能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促炎因子还可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焦虑抑郁症状。

5、心理影响

疾病反复发作可能造成社交恐惧或职场歧视,部分患者因频繁如厕产生自卑心理。慢性疼痛和睡眠障碍可能诱发情绪障碍。治疗费用负担和经济压力可能加重心理问题。青少年患者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滞和心理发育异常。

慢性结肠炎患者需保持低渣、高蛋白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急性期可采用肠内营养支持。规律作息有助于调节肠道节律,适度运动能改善肠道蠕动功能。建议定期进行结肠镜和病理检查监测病情变化,出现持续发热、剧烈腹痛或便血加重需立即就医。心理疏导和加入患者互助组织有助于改善治疗依从性。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