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痛主要表现为下腹部持续性或间歇性疼痛,可能伴随排尿异常、性交痛、月经紊乱、排便不适及心理症状。
1、下腹疼痛:
疼痛多位于耻骨上区或盆腔深部,呈钝痛、坠胀感或压迫感,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生理性因素如排卵期疼痛通常较轻,病理性因素如子宫内膜异位症或盆腔炎可导致疼痛加剧,活动或久坐后症状可能加重。
2、排尿异常:
约30%患者合并尿频、尿急或排尿困难,可能与间质性膀胱炎或泌尿系统感染有关。部分患者出现夜尿增多,需通过尿常规和膀胱镜检查排除泌尿系统疾病。
3、性交痛:
深部性交痛是典型症状,常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或盆腔粘连。疼痛多发生在性交过程中或结束后,可能伴随阴道痉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4、月经紊乱:
患者常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非经期出血,与子宫腺肌病、慢性盆腔炎相关。部分患者疼痛在月经前加重,形成周期性发作模式。
5、心理症状:
长期疼痛可引发焦虑、抑郁或睡眠障碍,形成疼痛-紧张-疼痛加重的恶性循环。心理评估显示约40%患者存在中度以上情绪障碍,需配合心理干预治疗。
建议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游泳、瑜伽改善盆腔血液循环,每日凯格尔运动可增强盆底肌力。饮食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增加omega-3脂肪酸摄入。温热敷下腹部每日2次,每次15分钟可缓解肌肉痉挛。若疼痛持续加重或伴随异常出血、发热,需及时妇科检查排除恶性肿瘤等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