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疾病主要包括痔疮、肛裂、肛瘘、肛周脓肿和直肠脱垂等常见类型,涉及肛门及直肠区域的多种病理改变。
1、痔疮:
痔疮是肛垫下移或静脉丛曲张形成的疾病,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内痔主要表现为无痛性便血和脱出,外痔可引起肛门不适和潮湿瘙痒。长期便秘、久坐、妊娠等因素可诱发。轻度可通过饮食调节改善,严重者需硬化剂注射或手术切除。
2、肛裂:
肛裂是肛管皮肤全层裂开形成的溃疡,典型表现为排便时刀割样疼痛和便后滴血。急性肛裂多因干硬粪便损伤所致,慢性肛裂可能伴有哨兵痔和肛乳头肥大。治疗需保持大便软化,局部使用硝酸甘油软膏促进愈合,顽固性裂口需手术松解。
3、肛瘘:
肛瘘是连接肛管与周围皮肤的异常管道,多继发于肛周脓肿。临床表现为肛门周围反复流脓、肿痛,可触及条索状硬结。肛瘘难以自愈,通常需要手术切除瘘管,复杂性肛瘘可能需分期手术或挂线疗法。
4、肛周脓肿:
肛周脓肿是肛腺感染引起的化脓性疾病,表现为肛门周围红肿热痛,可伴发热等全身症状。常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和厌氧菌。早期可抗生素治疗,成熟脓肿需切开引流,约半数患者会继发肛瘘。
5、直肠脱垂:
直肠脱垂指直肠壁全层或黏膜层脱出肛门外,多见于老年人和经产妇。轻度脱垂可自行回纳,严重者需手法复位。长期腹压增高、盆底肌松弛是主要诱因。保守治疗包括提肛锻炼,重度脱垂需行直肠固定术。
预防肛肠疾病需保持每日饮水量2000毫升以上,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火龙果等促进肠道蠕动。避免久坐超过1小时,建议每30分钟起身活动。便后清洁宜用温水冲洗,避免用力擦拭。出现持续便血、肛门肿物不能回纳或剧烈疼痛时,应及时至肛肠专科就诊。定期进行肛门指检和肠镜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