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反流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或促胃肠动力药。
1、质子泵抑制剂:
质子泵抑制剂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缓解烧心、反酸等症状。常用药物包括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和泮托拉唑。这类药物需空腹服用,通常疗程为4-8周。长期使用需警惕骨质疏松、低镁血症等不良反应,老年患者应定期监测骨密度。
功能主治:适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应激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和卓-艾综合征(胃泌素瘤)。
用法用量:奥美拉唑使用过量,会出现视物模糊、意识模糊、嗜睡、头痛、口干、颜面潮红、恶心及心动过速或心律不齐等症状。本药物不宜经过透析清除,如意外过量服用,应该立即处理。
2、H2受体拮抗剂:
H2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组胺对胃壁细胞的作用减少胃酸分泌,适用于轻中度食管反流。代表药物有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和西咪替丁。该类药物可能出现头痛、腹泻等副作用,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与质子泵抑制剂相比,其抑酸作用较弱但起效更快。
3、促胃肠动力药:
促胃肠动力药能增强食管下括约肌张力,加速胃排空,减少反流发生。多潘立酮、莫沙必利和伊托必利是临床常用选择。使用期间需注意可能引发心律失常风险,心脏病患者慎用。此类药物更适合伴随胃胀、早饱等动力障碍症状的患者。
食管反流患者需避免高脂、辛辣、酸性食物及咖啡、巧克力等降低括约肌压力的食品,餐后2小时内不宜平卧。超重者应减轻体重,睡眠时抬高床头15-20厘米。规律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有助于改善胃肠功能,但避免紧身衣物和弯腰动作。戒烟限酒、保持心情舒畅对控制症状至关重要,若出现吞咽疼痛、体重下降等报警症状需及时胃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