憋尿后小腹痛可能由膀胱过度扩张、尿路感染、膀胱肌肉痉挛、前列腺炎、泌尿系统结石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热敷、药物治疗、调整排尿习惯、抗感染治疗、手术取石等方式缓解。
功能主治:用于寻常痤疮及角化异常性疾病。
用法用量:外用。寻常痤疮:每晚1次,于睡前将药轻轻涂于患处。银屑病﹑鱼鳞病等皮疹位于遮盖部位的可一日1~3次或遵医嘱。用毕应洗手。
长时间憋尿会导致膀胱壁肌肉过度拉伸,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疼痛。建议每小时主动排尿一次,避免饮用咖啡等利尿饮品,排尿后采用热毛巾敷于下腹部缓解肌肉紧张。
憋尿可能使细菌在尿液中繁殖,感染多与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病原体有关,常伴随尿频尿急症状。确诊后需使用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磷霉素等抗生素治疗,同时每日饮水2000ml以上冲刷尿道。
膀胱逼尿肌因过度收缩引发阵发性绞痛,疼痛常向会阴部放射。可尝试温水坐浴放松盆底肌,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膀胱控制力,避免突然用力排尿。
男性患者可能与慢性前列腺炎有关,炎症导致膀胱颈部水肿,表现为排尿后耻骨上区隐痛。需配合多沙唑嗪、坦索罗辛等α受体阻滞剂治疗,定期进行前列腺按摩。
结石移动可能划伤尿路黏膜,疼痛呈刀割样并伴血尿。小于6mm的结石可通过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处理,大于2cm的结石需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需限制草酸钙含量高的菠菜、竹笋等食物。
日常需保持每日1500-2000ml饮水量,每小时起身活动促进尿液排出,练习提肛运动增强盆底肌功能。饮食注意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可食用冬瓜、薏仁等利尿食材。若疼痛持续超过24小时或出现发热血尿,需立即泌尿外科就诊排除急性肾炎等严重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