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抗精神病药物有哪些

2025-05-24

120次浏览

抗精神病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疾病,主要包括典型抗精神病药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两类。

1、典型抗精神病药:

功能主治:本药为原发性大发作和失神小发作的首选药,对部分性发作(简单部分性和复杂部分性及部分性发作继发大发作)疗效不佳。对婴儿良性肌阵挛癫痫、婴儿痉挛有一定疗效,对肌阵挛性失神发作需加用乙琥胺或其他抗癫痫药才有效。对难治性癫痫可以试用。本药除用于抗癫痫外,还可用于治疗热性惊厥、运动障碍、舞蹈症、卟啉症、精神分裂症、带状疱疹引发的疼痛、肾上腺功能紊乱,以及预防酒精戒断综合征。

用法用量:1.成人常用量:每日按体重15mg/kg或每日600~1200mg分次2~3次服。开始时按5~10 mg/kg,一周后递增,至能控制发作为止。当每日用量超过2500mg时应分次服用,以减少胃肠刺激。每日最大量为按体重不超过30 mg/kg、或每日1.8~2.4g。2.小儿常用量:按体重计与成人相同,也可每日20~30mg/kg,分2~3次服用或每日15 mg/kg,按需每隔一周增加5~10 mg/kg,至有效或不能耐受为止。

典型抗精神病药也称为第一代抗精神病药,主要通过阻断多巴胺D2受体发挥作用。这类药物对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等效果较好,但可能引起锥体外系反应等副作用。常见药物包括氯丙嗪、氟哌啶醇、奋乃静等。氯丙嗪是首个抗精神病药物,具有镇静作用;氟哌啶醇作用较强,适用于急性精神症状控制;奋乃静则具有长效特点。

2、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即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对多巴胺和5-羟色胺受体均有作用。这类药物对阴性症状如情感淡漠、社交退缩等效果更好,副作用相对较少。常用药物包括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等。利培酮适用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奥氮平具有较好的情绪稳定作用;喹硫平对睡眠障碍有改善效果。

3、长效注射剂:

长效注射剂主要用于提高用药依从性,适用于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这类药物通过肌肉注射给药,药效可持续2-4周。常见长效制剂包括棕榈酸帕利哌酮、癸酸氟哌啶醇等。棕榈酸帕利哌酮每月注射一次;癸酸氟哌啶醇每2-4周注射一次,适用于依从性差的患者。

4、辅助用药:

在抗精神病治疗中,常需配合使用其他药物以改善症状或减轻副作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劳拉西泮可用于急性激越状态;抗胆碱药如苯海索可缓解锥体外系反应;心境稳定剂如丙戊酸钠可用于共病双相障碍的患者。这些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

5、特殊人群用药:

老年患者选用奥氮平、喹硫平等副作用较小的药物;儿童青少年使用抗精神病药需谨慎评估;孕妇应尽量避免使用,必要时选择风险较低的药物如氯氮平。肝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慎用氯丙嗪等可能影响血压的药物。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诊评估疗效和副作用。治疗期间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饮酒和咖啡因摄入。饮食上注意营养均衡,适当补充B族维生素。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情绪和睡眠,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家属应给予患者充分理解和支持,帮助其坚持治疗。如出现严重副作用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