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需与胃溃疡、胃息肉、慢性胃炎、胃淋巴瘤及胃间质瘤等疾病相鉴别。这些疾病在症状上与胃癌有相似之处,但病因、病理及治疗方案存在显著差异。
1、胃溃疡:
胃溃疡是胃黏膜深层组织缺损的良性病变,典型表现为餐后上腹疼痛,可伴有反酸、嗳气。与胃癌不同,胃溃疡疼痛具有周期性,服用抑酸药可缓解。胃镜检查是主要鉴别手段,溃疡边缘规则、底部洁净多为良性,若活检发现异型细胞则需警惕癌变。
2、胃息肉:
胃息肉是胃黏膜表面隆起性病变,多数为良性。增生性息肉和炎性息肉常见,腺瘤性息肉有恶变风险。小息肉通常无症状,较大者可导致出血或梗阻。内镜下切除是主要治疗方式,需定期复查以排除癌变。
3、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以胃黏膜慢性炎症为特征,分为萎缩性和非萎缩性两类。症状包括上腹隐痛、饱胀感,与早期胃癌相似。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常见病因,根除治疗可改善症状。长期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需密切随访,防止癌变。
4、胃淋巴瘤:
胃淋巴瘤是原发于胃的淋巴系统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与胃癌重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根除治疗可能使病变消退。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进展快,需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病理活检和免疫组化是确诊关键。
5、胃间质瘤:
胃间质瘤起源于胃壁间叶组织,属于潜在恶性肿瘤。肿瘤较小时无症状,增大后可出现出血或梗阻。CT检查可见黏膜下肿块,确诊依赖病理和CD117免疫标记。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式,靶向药物用于无法切除或转移病例。
对于长期存在上消化道症状的患者,建议定期进行胃镜检查。饮食上避免高盐、腌制食品,增加新鲜蔬果摄入;戒烟限酒,控制幽门螺杆菌感染;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增强免疫力。若出现持续消瘦、呕血或黑便等预警症状,需立即就医排查恶性肿瘤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