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可通过抗病毒治疗、保肝药物、饮食调整、运动干预、病因控制等方式逆转。肝纤维化通常由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药物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功能主治:行气破瘀,生肌止痛。用于湿热瘀滞所致的带下病,症见带下量多、色黄、时有阴部瘙痒;霉菌性阴道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洗净外阴部,将栓剂塞入阴道深部。每晚1粒
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肝纤维化主要病因,规范抗病毒治疗可阻断病情进展。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索磷布韦等药物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配合定期肝功能监测可显著改善纤维化程度。
水飞蓟宾、双环醇、还原型谷胱甘肽等护肝药物能减轻肝细胞炎症反应,促进肝细胞修复。这类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长期规律使用,同时监测血清转氨酶和纤维化指标变化。
每日摄入30g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胸肉和500g深色蔬菜,严格控制油脂摄入在25g以内。避免腌制食品和高糖饮料,适当补充维生素E和锌元素有助于减轻氧化应激损伤。
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快走、游泳,结合抗阻训练每周2次。运动可改善肝脏微循环,降低胰岛素抵抗,但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需避免剧烈运动。
酒精性肝病需彻底戒酒并补充B族维生素,非酒精性脂肪肝要控制BMI在23以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需规律使用泼尼松等免疫抑制剂,避免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肝毒性药物。
实施地中海饮食模式配合每日30分钟太极拳,严格禁酒并保持23点前入睡。每3个月复查肝弹检测和FibroScan,进展期患者可考虑肝移植手术。注意观察牙龈出血和蜘蛛痣等门脉高压征兆,出现腹水或意识障碍需立即住院治疗。长期服用熊去氧胆酸可改善胆汁淤积型纤维化,合并糖尿病者需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