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肾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025-04-12

117次浏览

肾炎可能由感染、免疫异常、药物损伤、代谢性疾病、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感染治疗、免疫调节、停用肾毒性药物、控制基础疾病、基因筛查等方式干预。

1、感染因素:链球菌感染后肾炎是典型代表,病毒或细菌通过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损伤肾小球滤过膜。急性期需使用青霉素清除感染灶,慢性感染者可选用头孢曲松或阿奇霉素。反复泌尿系感染可能诱发间质性肾炎。

2、免疫异常:系统性红斑狼疮、IgA肾病等自身免疫疾病产生异常抗体攻击肾组织。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他克莫司可控制病情,生物制剂利妥昔单抗适用于难治性病例。这类患者常伴关节痛、蝶形红斑等全身症状。

3、药物损伤:非甾体抗炎药长期使用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导致肾缺血,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直接损伤肾小管。发现肌酐升高应立即停用肾毒性药物,必要时采用血液净化清除体内蓄积药物。造影剂肾病多见于糖尿病基础患者。

4、代谢疾病:糖尿病肾病是终末期肾病首要病因,高血糖状态引发肾小球高滤过和基底膜增厚。严格控糖联合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GLP-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可延缓进展。高血压肾病需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5、遗传因素:Alport综合征由COL4A基因突变导致基底膜胶原蛋白异常,多囊肾与PKD1/PKD2基因缺陷相关。基因检测可明确诊断,遗传咨询有助评估子代风险。这类疾病早期表现为血尿或肾囊肿,40岁后逐渐出现肾功能下降。

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有助于减轻肾脏负担,每日钠摄入控制在3g以内,优先选择鱼肉、鸡蛋白等动物蛋白。适度有氧运动如游泳、快走可改善血液循环,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蛋白尿加重。定期监测尿常规和肾功能指标,水肿患者需记录每日出入量。出现少尿、血肌酐翻倍或严重高血压时应及时肾内科就诊。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