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震荡可通过休息观察、药物治疗、激光治疗、玻璃体手术、视网膜复位手术等方式干预。视网膜震荡通常由外力撞击、高度近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血管异常、眼部炎症等原因引起。
1、外力撞击:
眼部受到钝器打击或剧烈震荡可能导致视网膜短暂性水肿。患者可能出现视物模糊、闪光感等症状。建议立即停止用眼活动,佩戴防护眼镜避免二次损伤,48小时内冷敷减轻肿胀。
2、高度近视:
眼轴过长使视网膜变薄易受震荡损伤。常伴随飞蚊症、视野缺损等表现。需定期进行眼底检查,避免蹦极、拳击等剧烈运动,可考虑后巩膜加固术预防视网膜脱离。
3、糖尿病影响:
长期高血糖会破坏视网膜微血管结构。可能出现突然视力下降、视物变形。需严格控制血糖水平,使用羟苯磺酸钙、胰激肽原酶、递法明等改善微循环药物。
4、血管异常:
视网膜静脉阻塞或血管炎可引发震荡样损伤。多伴有眼底出血、黄斑水肿等症状。需进行荧光造影检查,采用雷珠单抗、阿柏西普等抗VEGF药物注射,必要时实施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5、炎症反应:
葡萄膜炎或视神经炎可能加重震荡损伤。常见眼痛、畏光等伴随症状。需使用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双氯芬酸钠滴眼液,严重时口服甲泼尼龙控制炎症。
视网膜震荡患者需保证每日7小时以上睡眠,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屏幕。饮食多选择蓝莓、胡萝卜等富含叶黄素的食物,每周进行3次散步等低强度运动。若72小时内视力无改善或出现视野缺损加重,需立即至眼科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部分轻微震荡可在2-4周内自行吸收,但合并病理性改变时需医疗干预防止永久性视力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