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低位直肠癌是什么

2025-05-27

298次浏览

低位直肠癌是发生在距肛缘5厘米以内直肠的恶性肿瘤,主要症状包括便血、排便习惯改变、里急后重感、肛门疼痛及体重下降。

1、解剖定位:

低位直肠癌特指肿瘤下缘位于齿状线以上5厘米范围内的直肠恶性肿瘤。该区域解剖结构复杂,紧邻肛门括约肌和盆腔自主神经,手术难度较大。由于位置靠近肛门,患者早期可能出现肛门坠胀感或排便不尽感等非特异性症状。

2、典型症状:

便血是最常见首发症状,多呈鲜红色或暗红色血液附着于粪便表面。随着肿瘤进展可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便秘交替、大便变细或呈铅笔样。肿瘤侵犯肛门括约肌时会产生里急后重感和肛门疼痛,晚期可能出现肠梗阻表现。

3、诊断方法:

直肠指检可触及距肛缘7-8厘米以内的肿块,初步判断肿瘤位置和活动度。结肠镜检查能直接观察肿瘤形态并取活检确诊。盆腔MRI可准确评估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为手术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4、治疗原则:

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根据肿瘤分期可选择经肛门局部切除、低位前切除术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对于T3期以上或淋巴结阳性患者,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可提高保肛率。靶向药物如西妥昔单抗可用于RAS野生型转移性患者的综合治疗。

5、预后因素:

肿瘤分期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I期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其他影响因素包括环周切缘是否阴性、神经脉管侵犯情况以及术后辅助治疗规范性。保肛手术后的排便功能恢复需要3-6个月适应期,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低位前切除综合征。

确诊后应建立包含外科、肿瘤科和营养科的多学科诊疗团队。术前建议进行营养风险评估,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术后早期开展肛门功能锻炼,如凯格尔运动。饮食选择低渣高蛋白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前2年每3-6个月随访一次。出现排便困难或便血复发应及时就诊排除复发可能。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