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可通过药物治疗、饮食调整、根除幽门螺杆菌、补充营养、定期随访等方式治疗。萎缩性胃炎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胆汁反流、免疫因素、药物刺激、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药物治疗:
针对胃黏膜炎症可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瑞巴派特;抑制胃酸分泌可选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或H2受体拮抗剂法莫替丁;伴有消化不良症状时可配合促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具体用药方案需经消化科医生评估后制定。
2、饮食调整:
采用少食多餐原则,每日5-6餐,单次进食量不超过200ml。避免腌制、烟熏、辛辣刺激食物,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烹饪方式以蒸煮炖为主,推荐食用山药、南瓜、小米等易消化食物,餐后保持直立位30分钟。
3、根除幽门螺杆菌:
确诊幽门螺杆菌感染需采用四联疗法,包含质子泵抑制剂、铋剂及两种抗生素。根除治疗可阻止胃黏膜持续萎缩,降低癌变风险。治疗结束后需通过碳13/14呼气试验确认根除效果,必要时进行二次治疗。
4、补充营养:
长期萎缩性胃炎易导致维生素B12、铁、叶酸缺乏。建议定期检测血清维生素水平,必要时肌注维生素B12,口服琥珀酸亚铁和叶酸片。日常可适量增加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等富含造血原料的食物。
5、定期随访:
中重度萎缩伴肠化生患者需每1-2年进行胃镜及病理复查。随访时重点关注胃角、胃窦等好发部位,发现异型增生应及时内镜下切除。建议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记录胃黏膜变化趋势。
萎缩性胃炎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精神紧张,戒烟并限制饮酒。日常可进行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注意观察大便颜色变化,出现黑便或贫血症状及时就医。冬季注意胃部保暖,可使用热敷袋维持局部血液循环。合并其他慢性疾病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避免非甾体抗炎药等损伤胃黏膜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