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有洞不补可能导致龋齿加深、牙髓炎、根尖周炎、牙齿断裂或脱落等后果。龋洞可通过树脂充填、嵌体修复、根管治疗、牙冠修复、拔牙等方式处理。牙齿缺损通常由细菌侵蚀、糖分摄入过多、口腔清洁不足、牙釉质发育不良、唾液分泌减少等原因引起。
1、龋齿加深:细菌持续分解食物残渣产酸,腐蚀牙体组织形成深龋。未及时治疗可能穿透牙本质进入牙髓腔,表现为冷热刺激敏感。日常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减少碳酸饮料摄入,定期口腔检查可延缓进展。
2、牙髓感染:龋洞达牙髓腔会引发剧烈跳痛,夜间加重伴放射性疼痛。可能与链球菌感染、牙体裂纹有关,常出现自发痛、咬合痛症状。需进行根管治疗清除坏死组织,配合甲硝唑、布洛芬、头孢克肟控制感染。
3、根尖脓肿:炎症扩散至根尖区形成脓液积聚,导致牙龈肿胀和叩击痛。多与厌氧菌感染、免疫低下相关,可见瘘管溢脓、牙齿松动表现。需切开引流配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奥硝唑、对乙酰氨基酚治疗。
4、牙齿折裂:龋损削弱牙体强度,咀嚼硬物时易发生冠折或根折。常因牙体大面积缺损、咬合力过大导致,可能出现咀嚼功能障碍。根据折裂位置选择全瓷冠修复或纤维桩核修复,严重者需拔除后种植修复。
5、邻牙移位:缺牙间隙导致邻牙倾斜、对颌牙伸长,影响咬合关系。长期缺牙可能引发颞下颌关节紊乱,伴随关节弹响、张口受限。建议三个月内进行义齿修复,活动义齿或固定桥可恢复咀嚼功能。
保持均衡饮食摄入乳制品与绿叶蔬菜,适度咀嚼苹果、胡萝卜等粗纤维食物增强牙周刺激。每日使用巴氏刷牙法配合牙线清洁,每半年进行专业洁牙与涂氟处理。出现持续性牙痛、牙龈肿胀或牙齿松动需及时就诊口腔科,避免感染扩散引发颌骨骨髓炎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