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糜烂可通过硫糖铝混悬液、铝碳酸镁咀嚼片、奥美拉唑肠溶片等药物治疗,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酒精刺激、胆汁反流、应激性损伤等原因引起。
1、抑酸药物:奥美拉唑肠溶片通过抑制胃酸分泌减轻黏膜损伤,适用于胃酸过多型糜烂。兰索拉唑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同属质子泵抑制剂,需空腹服用。这类药物能促进糜烂面愈合,疗程通常为4-8周。
2、胃黏膜保护剂:硫糖铝混悬液在创面形成保护膜,需餐前1小时服用。胶体果胶铋干混悬剂可与胃蛋白酶结合,减少胃酸侵蚀。服药期间可能出现黑便属正常现象,但需与消化道出血鉴别。
3、抗酸制剂:铝碳酸镁咀嚼片能快速中和胃酸,缓解烧心症状。复方氢氧化铝片含三硅酸镁成分,可吸附胆汁酸。建议症状发作时嚼服,长期使用需警惕电解质紊乱。
4、根除幽门螺杆菌:克拉霉素片联合阿莫西林胶囊、枸橼酸铋钾组成四联疗法。治疗前需进行碳13呼气试验,疗程结束后复查。该菌感染与90%的胃溃疡相关,彻底清除可降低复发率。
5、止血修复治疗:对于出血性糜烂,静脉注射凝血酶冻干粉能局部止血。康复新液含多元醇类物质,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严重者需胃镜下喷洒去甲肾上腺素溶液或电凝止血。
日常饮食宜选择小米粥、山药羹等低纤维食物,避免辛辣刺激。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每日分5-6餐少量进食。餐后适度散步有助于胃排空,但避免立即平卧。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呕血黑便时,需及时进行胃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