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血瘀可通过补气活血类中成药、益气化瘀类汤剂、活血通络类方剂、温阳散寒类药物、理气止痛类制剂等方式治疗。该证候通常由久病体虚、劳倦过度、情志不畅、寒邪侵袭、外伤瘀滞等原因引起。
1、补气活血:人参归脾丸通过补益心脾改善气血两虚,复方丹参滴丸以丹参、三七协同活血化瘀,黄芪注射液静脉给药适用于急重症患者。这类药物多含人参、黄芪等补气成分,配伍当归、川芎等活血药材,需注意阴虚火旺者慎用。
2、益气化瘀:血府逐瘀汤用桃仁、红花破血行瘀,配合黄芪补气托毒;补阳还五汤重用黄芪补气,佐以地龙、当归活血通络。汤剂可根据个体差异调整组方,如血瘀重者加三棱、莪术,气虚甚者增量黄芪至60克。
3、活血通络:桂枝茯苓丸善治妇人瘀阻胞宫,配合艾灸关元穴效果更佳;通心络胶囊含全蝎、水蛭等虫类药,对心脑血管瘀阻效果显著。使用虫类药需监测凝血功能,消化道溃疡患者应饭后服用。
4、温阳散寒:附子理中丸适合脾胃虚寒型血瘀,肉桂粉冲服可改善四肢厥冷;艾附暖宫丸专攻宫寒血瘀,经期前一周开始服用效果最佳。此类药物含附子、肉桂等热性成分,高血压患者需减量使用。
5、理气止痛:元胡止痛片对气滞型胸胁胀痛效果明确,柴胡疏肝散加减可缓解肝郁气滞型血瘀。气机通畅后常配合八珍汤双补气血,治疗期间需保持情绪舒畅,避免辛辣刺激饮食。
日常可食用当归生姜羊肉汤温补气血,每周3次山楂红糖水促进血液循环,太极拳、八段锦等柔缓运动有助于气机运行。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心绞痛、肢体麻木需及时就医,避免自行长期服用活血药导致出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