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泪道阻塞可通过泪囊按摩、抗生素滴眼液、泪道探通术、泪道置管术、泪囊鼻腔吻合术等方式治疗。先天性泪道阻塞通常由鼻泪管下端发育不全、Hasner瓣膜未开放、先天性泪道狭窄、泪小点闭锁、泪囊炎等因素引起。
适用于6个月以下婴幼儿,通过食指指腹从内眦向鼻翼方向按压泪囊区,每日3-4次,每次5-10下。按摩产生的流体压力可促使Hasner瓣膜开放,配合生理盐水冲洗能减少分泌物堆积。操作时需剪短指甲避免划伤,力度以皮肤轻微下陷为宜。
合并感染时需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或红霉素眼膏控制炎症。每日滴注3-4次,连续使用不超过2周。用药期间需观察是否出现眼睑红肿加重或分泌物性状改变,警惕过敏反应。
保守治疗无效的患儿可在局麻下用探针疏通鼻泪管,最佳干预时间为6-10月龄。手术成功率约80%,需避免暴力操作导致假道形成。术后48小时内可能出现短暂鼻出血,需保持鼻腔清洁。
反复探通失败者适用硅胶管留置术,将Ritleng管或Crawford管植入泪道3-6个月。置管期间需定期冲洗,避免管腔堵塞。拔管后泪道通畅率可达90%,可能出现暂时性泪点外翻。
针对骨性阻塞或严重瘢痕化病例,通过造瘘建立泪囊与鼻腔通道。手术需切除部分泪骨,吻合黏膜瓣,术后需鼻腔填塞止血3天。并发症包括吻合口肉芽增生、眶血肿等。
日常护理需保持眼部清洁,哺乳期母亲应增加维生素A摄入。患儿宜穿戴连体服避免抓挠,室内湿度维持在50%-60%。症状持续超过1岁或反复角膜感染需及时就诊,3岁以上未愈者可能需二次手术干预。可尝试胡萝卜泥、蓝莓等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辅助修复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