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周期正常范围是21-35天,平均28天左右。周期计算从月经第一天到下次月经前一天,个体差异属于正常现象。
月经周期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激素水平、卵巢功能、子宫内膜变化等。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控的激素分泌直接影响周期长短,卵泡期和黄体期的持续时间决定具体周期天数。黄体期相对固定为14天左右,变化主要发生在卵泡期。
周期异常的常见情况:
周期短于21天可能提示黄体功能不足、无排卵性月经或甲状腺功能亢进。周期超过35天常见于多囊卵巢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或卵巢储备功能下降。青春期和围绝经期女性由于激素波动,周期不规律属于生理性变化。
需要就医的情况:
连续三个月周期超出正常范围,或伴随经量异常、痛经加剧、非经期出血等症状时,建议进行妇科检查。基础体温测定、性激素六项、超声检查可帮助判断排卵功能。甲状腺功能、抗苗勒氏管激素等检测有助于评估内分泌状态。
保持规律作息、均衡营养、适度运动有助于维持正常月经周期。饮食注意铁、维生素B族和优质蛋白的摄入,避免过度节食或肥胖。管理压力水平,减少咖啡因和酒精摄入,经期避免剧烈运动和盆浴。记录月经周期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异常,每年定期妇科体检对生殖健康管理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