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肠炎的生存期与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及时性及个体差异有关,多数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长期生存。
1、病情分期与预后:
功能主治:用于成人及儿童急、慢性腹泻。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每次1袋(3克),一日3次。 儿童1岁以下每日1袋,分3次服;1-2岁每日1-2袋,分3次服;2岁以上每日2-3袋,分3次服,服用时将本品倒入半杯温开水(约50毫升)中混匀快速服完。 治疗急性腹泻时首次剂量加倍。
放射性肠炎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通常出现在放疗后1-2周,表现为腹泻、腹痛,及时干预后2-4周可缓解。慢性期多在放疗后6个月至2年出现,黏膜溃疡、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会降低生活质量,但通过药物控制、营养支持等手段,5年生存率可达70%以上。合并肠穿孔或大出血的晚期患者预后较差,需手术干预。
2、治疗措施与生存质量:
轻中度患者采用蒙脱石散、谷氨酰胺颗粒等黏膜保护剂,配合低渣饮食可缓解症状。重度患者需使用泼尼松等激素抗炎,必要时行肠造瘘术。长期贫血者需补充铁剂、维生素B12,合并感染时选择头孢类抗生素。日常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以蒸煮烹饪为主,每日补充30克以上优质蛋白。
建议定期复查肠镜监测黏膜修复情况,每周3次30分钟快走促进肠道蠕动,睡眠保持7小时以上。心理方面可通过正念训练缓解焦虑,家属需关注患者情绪变化。营养师指导下使用短肽型肠内营养粉,避免牛奶等产气食物。若出现持续体重下降或便血加重,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