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微肠套叠的早期表现主要有阵发性腹痛、呕吐、腹部包块、血便和食欲减退。肠套叠是婴幼儿常见的急腹症,成人偶发,需及时识别干预。
1、阵发性腹痛:
典型表现为突发性绞痛,持续2-3分钟后缓解,间隔10-20分钟反复发作。婴幼儿常表现为阵发性哭闹、蜷缩身体,发作间歇期可暂时恢复活动。腹痛部位多位于脐周或右上腹,随着病情进展可能转移至右下腹。
2、呕吐:
早期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后期可能含有胆汁或粪渣样物质。呕吐频率与肠梗阻程度相关,初期可能仅进食后呕吐,随着肠管嵌顿加重可发展为频繁喷射性呕吐。婴幼儿呕吐后可能出现暂时性舒适假象。
3、腹部包块:
约60%患儿可在右上腹触及腊肠样包块,质地中等偏硬,位置相对固定。触诊时需在腹痛间歇期进行,包块多位于升结肠或横结肠位置。成人因腹壁较厚,包块检出率低于儿童。
4、血便:
发病6-12小时后可能出现果酱样黏液血便,这是肠系膜血管受压导致黏膜缺血坏死的特征性表现。早期可能仅大便隐血阳性,后期可见典型红色果冻样便。部分患儿血便出现时间较晚,不能作为排除依据。
5、食欲减退:
患儿表现为拒食、哺乳量骤减,伴随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成人可能出现渐进性腹胀、肛门排气减少。随着肠梗阻进展,可能出现脱水征象如眼窝凹陷、皮肤弹性降低等。
发现疑似症状应立即禁食禁水,避免按压腹部。婴幼儿需保持侧卧防误吸,记录呕吐物及大便性状。肠套叠24小时内可通过空气灌肠复位,超过48小时或出现腹膜刺激征需手术干预。日常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暴饮暴食,流感季节警惕肠道病毒感染诱发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恢复期建议少量多餐,选择低纤维易消化食物如米汤、蒸蛋,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