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早期具有传染性。病毒性肝炎在潜伏期和发病初期即可通过血液、体液等途径传播,具体传播风险与肝炎类型相关。
1、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性特点:
甲型和戊型肝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早期患者粪便中病毒载量高,接触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源可导致传播。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经血液、母婴及性接触传播,早期患者血液中病毒活跃,共用针具、未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或亲密接触均可能造成感染。病毒性肝炎患者在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早期症状时已具备传染性,部分乙型肝炎携带者无症状期仍具传染性。
2、非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性:
酒精性肝炎、脂肪性肝炎等非传染性肝炎不会通过接触传播。这类肝炎由代谢异常或长期饮酒导致肝细胞损伤,虽可能伴随肝功能指标异常,但不存在病原体传播风险。需注意部分非病毒性肝炎患者可能合并病毒性感染,需通过血清学检测明确病因。
预防肝炎传播需根据类型采取针对性措施。病毒性肝炎患者应避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个人物品,性生活使用防护措施,家庭成员建议接种相应疫苗。日常注意饮食卫生,处理食物前充分洗手,生熟食分开存放。医务人员接触血液体液时需严格执行标准防护。定期监测肝功能,保证充足睡眠,控制高脂饮食摄入,适度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有助于肝脏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