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牙齿咬合错位会导致什么后果

2025-04-30

15499次浏览

牙齿咬合错位可能由遗传因素、不良口腔习惯、乳牙早失、颌骨发育异常、龋齿或牙周病等原因引起,长期未矫正可能导致颞下颌关节紊乱、咀嚼功能障碍、牙周组织损伤、发音异常、面部形态改变等后果。

1、关节损伤:

错位咬合可能增加颞下颌关节负荷,导致关节弹响、疼痛或张口受限。长期应力异常可能引发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表现为慢性头痛或耳部放射痛。日常可通过热敷、避免硬食缓解症状,严重者需正畸或咬合板治疗。

2、消化负担:

咀嚼效率下降影响食物机械消化,增加胃肠负担。前牙开合者难以切断纤维性食物,后牙锁合者研磨功能减弱。建议选择软烂易消化食物,如蒸蛋、燕麦粥,必要时进行正畸治疗恢复咬合功能。

3、牙周病变:

异常咬合力分布易造成个别牙齿过度磨损或牙槽骨吸收。深覆合患者上前牙腭侧牙龈常出现创伤性溃疡,反合者下前牙唇侧牙龈易退缩。每日使用巴氏刷牙法配合牙线清洁,定期进行牙周基础治疗。

4、发音障碍:

前牙开合超过3mm可能影响齿音发音清晰度,反合者唇齿音异常。儿童期错合可能阻碍语音发育,成人可通过舌肌训练改善,严重者需联合正畸与语言矫正训练。

5、面容改变:

骨性三类错合导致下颌前突呈"地包天"面容,二类错合表现为上颌前突。生长发育期可使用功能矫治器干预,成人骨性畸形需正颌手术联合正畸治疗。

保持均衡饮食摄入钙磷维生素D,避免单侧咀嚼或咬笔等不良习惯。建议儿童7岁起进行咬合筛查,成人每年口腔检查评估咬合状况。轻度错位可通过隐形矫治器调整,复杂病例需多学科联合治疗。规律进行口腔肌肉训练如吹气球、弹舌练习,有助于维持治疗效果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