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四项检查通常包含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和艾滋病抗体检测,能有效筛查艾滋病。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是四项检查的核心项目,通过血液检测可发现HIV感染。
1、检测原理:艾滋病筛查主要依赖HIV抗体检测。病毒感染后2-12周内,人体会产生特异性抗体,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可检出。窗口期可能存在假阴性,需结合核酸检测确认。
2、检测时效:常规抗体检测在感染后3周检出率约50%,6周后达99%。高危行为后需间隔2-4周复查,完全排除需等待窗口期结束。核酸检测可将窗口期缩短至7-14天。
3、检测流程:初筛阳性样本需送疾控中心进行免疫印迹试验确认。流程包括初筛试验、复检试验和补充试验三级检测体系,避免假阳性结果。
4、伴随症状:HIV感染急性期可能出现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非特异性症状。进入艾滋病期会出现持续腹泻、体重骤减、机会性感染等典型表现。
5、特殊人群:孕妇需在孕早期、孕晚期各检测一次。职业暴露人员应在暴露后立即进行基线检测,并在第4、8、12周及6个月时追踪检测。
日常预防需避免高危性行为和使用未消毒针具。发生暴露后72小时内可使用替诺福韦+拉米夫定+多替拉韦进行阻断治疗。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有助于维持免疫力,适量有氧运动如游泳、慢跑可增强体质。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或淋巴结肿大应及时就医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