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出现肌少症时通常表现为四肢无力、行走缓慢、易跌倒等症状,可通过握力测试、步速测量及肌肉量评估进行初步判断。
肌少症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肌肉质量和功能下降的综合征,早期识别对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握力测试是简单有效的方法,男性握力小于26公斤、女性小于18公斤提示可能存在肌力下降。日常观察中,老人从椅子上起身需要借助手臂支撑、爬楼梯明显费力、提重物困难等现象都值得警惕。步速测量中,每秒行走距离小于0.8米属于异常范围。
1、临床评估方法:
医疗机构可通过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精确测量肌肉质量,配合生物电阻抗分析进行辅助诊断。血液检查中,血清睾酮、维生素D水平降低与肌少症存在关联。医生会结合肌肉力量、身体表现和肌肉质量三项指标进行综合判断,满足两项异常即可确诊。
2、居家观察要点:
家属可记录老人半年内体重变化,非刻意减重情况下下降超过5%需引起重视。观察衣物是否逐渐宽松、裤腰明显变松等细节。测量小腿围,男性小于34厘米、女性小于33厘米提示风险。注意老人是否出现反复跌倒、步行时需要间歇休息等日常活动能力减退的表现。
预防肌少症需保证每日蛋白质摄入量达到每公斤体重1.2-1.5克,优选鱼肉、鸡蛋、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规律进行抗阻训练如弹力带练习、靠墙蹲起等,每周3次以上。补充维生素D可促进钙吸收,每日晒太阳20分钟或遵医嘱服用补充剂。定期监测血压血糖,控制慢性病发展。建立社交活动计划,保持积极心态对维持肌肉功能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