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损伤可通过停药观察、保肝治疗、调整用药方案、定期监测肝功能、营养支持等方式治疗。药物性肝损伤通常由药物代谢异常、个体过敏反应、药物相互作用、长期用药积累毒性、基础肝病加重等原因引起。
1、停药观察:立即停用可疑肝损伤药物是首要措施,避免继续摄入加重肝脏负担。轻度损伤在停药后2-4周肝功能可自行恢复,需每周复查ALT、AST等指标。对乙酰氨基酚等解热镇痛药、抗结核药利福平、部分抗生素易引发此类损伤。
2、保肝治疗: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修复肝细胞膜,甘草酸制剂抗炎降酶,谷胱甘肽促进解毒。急性期需卧床休息,每日饮水2000ml以上加速药物排泄。严重黄疸者可短期应用腺苷蛋氨酸改善胆汁淤积。
3、调整用药:慢性病患者需由医生评估替代方案,如高血压患者可换用ARB类替代他汀类药物。必须使用抗结核药时,需联用护肝药物并缩短用药间隔。避免同时使用红霉素、酮康唑等经CYP3A4代谢的药物。
4、定期监测:治疗期间每周检测胆红素、转氨酶,影像学检查排除胆道梗阻。既往有酒精性肝病者需加强随访,出现乏力、腹胀症状时及时复查。长期服用抗癫痫药丙戊酸钠者应每3个月评估肝脏弹性。
5、营养支持:高蛋白饮食每日1.2-1.5g/kg体重促进肝细胞再生,维生素E联合水飞蓟素抗氧化。肝硬化患者需限制钠盐摄入,补充支链氨基酸制剂。烹饪选用橄榄油替代动物油脂,深绿色蔬菜保证维生素K摄入。
肝功能恢复期应保持每日30分钟有氧运动,但避免剧烈运动加重代谢负担。酒精、霉变食物、不明成分保健品需严格禁忌。居家监测皮肤巩膜黄染程度及尿色变化,夜间睡眠抬高床头减少腹水形成。合并食管静脉曲张者选择软食细嚼,门静脉高压患者需控制单次蛋白摄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