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用抗菌药指不必要或不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可能导致耐药性增强、菌群失调等后果。常见情况包括无指征用药、剂量疗程不当、预防性滥用、自我药疗、忽视病原学检查。
1、无指征用药:病毒性感冒或非感染性发热时使用抗菌药属于典型滥用。普通感冒90%由病毒引起,抗菌药对病毒无效。患者常因急于退烧或误判病情要求用药,医生应严格掌握适应症,通过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指标鉴别感染类型。
2、剂量疗程不当:自行增减药量或提前停药均属滥用。剂量不足无法彻底杀灭病原体,易诱导耐药菌产生;疗程不足可能导致感染复发。例如治疗链球菌性咽炎需坚持10天青霉素疗程,即使症状缓解也不应中断。
3、预防性滥用:非高危人群围手术期预防用药超过24小时,或普通外伤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均不合理。预防用药需评估感染风险,如清洁手术通常无需用药,结肠手术才需覆盖厌氧菌的短期预防。
4、自我药疗:未就医便使用剩余抗菌药或他人药物。常见错误包括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腹泻、头孢类处理口腔溃疡等。这种行为可能掩盖真实病情,如结核病患者自服抗生素会延误诊断。
5、忽视病原学检查:经验性用药前未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如社区获得性肺炎应尽量采集痰标本,尿路感染需进行尿培养。盲目使用广谱抗生素会破坏正常菌群,增加艰难梭菌感染风险。
合理使用抗菌药需遵循"能窄谱不广谱、能口服不注射"原则,普通感染可选用阿莫西林、头孢氨苄等窄谱药物。日常应加强手卫生、接种流感疫苗以减少感染风险,出现发热等症状时建议完善血常规、降钙素原等检测再决定是否用药。医疗机构需建立抗菌药分级管理制度,患者切勿自行购买或停用处方抗菌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