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患者的生存期与病因控制、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管理密切相关,通过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1、病因控制:
肝硬化、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是主要诱因。针对乙肝患者需长期服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抗病毒药物;酒精性肝病需严格戒酒并补充B族维生素;自免肝患者需使用泼尼松等免疫抑制剂控制病情进展。
2、分期干预:
一期患者通过限制蛋白质摄入每日≤40g和乳果糖调节肠道菌群;二期需加用利福昔明抑制氨生成;三四期需静脉滴注精氨酸或L-鸟氨酸降低血氨,昏迷患者可能需人工肝支持治疗。
3、并发症管理:
食管静脉破裂出血者需接受套扎术或TIPS手术;肝肾综合征患者需联合特利加压素和白蛋白;自发性腹膜炎需使用头孢曲松等抗生素。每项并发症可使死亡率上升30%-50%。
4、营养支持:
每日热量摄入需达35-40kcal/kg,优先选择支链氨基酸制剂。补充锌元素改善尿素循环,维生素K预防凝血障碍。夜间加餐可减少蛋白质分解代谢。
5、监测随访:
每3个月检测血氨、肝功能及Child-Pugh评分,每年进行胃镜和肝脏弹性检测。认知功能评估推荐使用PHES量表,抑郁症状需心理干预。
坚持低蛋白饮食豆腐、乳清蛋白为主结合每日30分钟步行锻炼,配合规律服用乳果糖维持每日2-3次软便。避免使用镇静剂和非甾体抗炎药,睡眠障碍可尝试褪黑素调节。终末期患者考虑肝移植评估,符合米兰标准的5年生存率可达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