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是否严重需结合病情判断,多数急性中耳炎经规范治疗可痊愈,慢性中耳炎可能引发听力下降等并发症。
1、急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常见于儿童,多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典型症状包括耳痛、耳闷、听力减退,可能伴随发热。鼓膜充血或穿孔时会出现耳道流脓。早期使用抗生素治疗可有效控制感染,配合鼻腔减充血剂改善咽鼓管功能。约80%患者1-2周内症状完全缓解,鼓膜穿孔通常3-4周自行愈合。治疗期间需避免用力擤鼻,保持耳道干燥,急性期可局部热敷缓解疼痛。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病程超过3个月即转为慢性,可能与急性期治疗不彻底、咽鼓管功能障碍有关。表现为长期耳漏、鼓膜穿孔及传导性耳聋。炎症反复发作可能破坏听小骨,需通过鼓室成形术修复听力结构。约30%患者会出现胆脂瘤型中耳炎,可能侵蚀颅底骨质,需手术清除病灶。日常需定期耳科随访,避免污水入耳,发作期可用硼酸酒精滴耳液控制感染。
预防中耳炎需增强体质,及时治疗鼻窦炎等上呼吸道疾病。儿童喂养时保持半竖立姿势,避免呛奶。游泳时佩戴耳塞,感冒期间不做捏鼻鼓气动作。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菠菜等食物,限制辛辣刺激饮食。出现持续耳痛、眩晕或面瘫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提示可能出现颅内并发症。恢复期可进行鼓膜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但避免自行掏耳造成二次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