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会不会导致失明

2025-05-15

310次浏览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可能导致失明。该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视网膜血管,引发渗出、出血及新生血管形成,最终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视力损害。

一、疾病分期与失明风险: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分为非增殖期和增殖期。非增殖期以微血管瘤、出血点为主要表现,及时干预可延缓进展;增殖期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易引发玻璃体出血或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失明风险显著增加。临床数据显示,约10%的糖尿病患者在确诊15年后可能发展为增殖期病变,其中半数面临失明威胁。

二、关键治疗措施:

早期可通过激光光凝术封闭渗漏血管,延缓病情进展。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如雷珠单抗、阿柏西普能抑制新生血管生成。晚期需行玻璃体切割术清除积血或复位视网膜。血糖控制是基础治疗,糖化血红蛋白应维持在7%以下。

三、日常管理要点:

患者需每3-6个月进行散瞳眼底检查,监测病变进展。合并高血压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戒烟可降低血管痉挛风险,补充叶黄素、玉米黄质等抗氧化剂有助于保护视网膜。出现飞蚊症、视野缺损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糖尿病患者需建立长期健康管理计划,每日保证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饮食采用低升糖指数模式,优先选择糙米、荞麦等全谷物,搭配深色蔬菜和深海鱼类。保持规律作息与情绪稳定,避免剧烈运动引发眼底出血。家属应协助监测血糖和视力变化,共同参与疾病管理。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