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失眠可通过右佐匹克隆、阿戈美拉汀、米氮平等药物改善,通常与褪黑素分泌减少、慢性疾病疼痛、精神心理因素、药物副作用、环境改变等原因有关。
年龄增长导致松果体功能减退,内源性褪黑素分泌量下降约40%,昼夜节律调节能力减弱。右佐匹克隆作为非苯二氮䓬类镇静药,能选择性结合GABA受体亚型,缩短入睡潜伏期且不影响深睡眠结构,适合短期使用。
骨关节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慢性疼痛干扰睡眠连续性。阿戈美拉汀兼具褪黑素受体激动和5-HT2C拮抗作用,在改善睡眠同时可缓解抑郁伴发的躯体疼痛症状,对合并情绪障碍者尤为适用。
退休适应障碍、丧偶等心理应激引发焦虑性失眠。米氮平通过阻断中枢α2自受体增强去甲肾上腺素能传导,小剂量7.5-15mg即可改善早醒症状,但需监测血糖升高风险。
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导致夜间觉醒。建议优化给药时间,必要时联用曲唑酮调节睡眠结构,该药物通过5-HT2A受体拮抗发挥镇静作用,较少引起肌松和认知损害。
养老院适应、卧室光线过强等环境因素影响睡眠质量。非药物干预优先,必要时短期使用低剂量多塞平3-6mg,其抗组胺作用可改善睡眠维持,但需警惕抗胆碱能副作用。
药物治疗需配合睡眠卫生教育,保持卧室温度18-22℃、睡前1小时饮用温牛奶含色氨酸,日间进行八段锦等舒缓运动。定期评估用药必要性,避免长期使用苯二氮䓬类药物导致跌倒风险增加。合并呼吸暂停综合征者禁用镇静类药物,建议完善多导睡眠监测后制定个体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