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体缺损可能由龋齿、磨耗、外伤、酸蚀症、发育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充填修复、嵌体修复、全冠修复、贴面修复、根管治疗等方式治疗。

1、龋齿侵蚀:
细菌代谢产酸导致牙体硬组织脱矿,形成龋洞。浅龋仅影响釉质层,中龋达牙本质浅层,深龋接近牙髓腔。未及时治疗的龋齿会逐步扩大缺损范围,冷热刺激敏感是典型症状。早期发现可采用玻璃离子或复合树脂充填,深龋需先进行垫底保护。
2、机械磨耗:
长期咀嚼硬物、夜磨牙或刷牙力度过大造成牙齿表面渐进性损耗。磨耗多发生在咬合面和切缘,牙本质暴露后可能出现牙齿敏感。定制咬合垫可缓解夜磨牙损伤,缺损较大者需进行高嵌体修复,严重者需全冠修复恢复咬合功能。

3、外力创伤:
跌倒撞击、运动伤害等突发外力导致牙冠折裂,常见前牙切角缺损或后牙牙尖折断。牙髓暴露时伴随剧烈疼痛,牙根折裂需拔除患牙。小范围缺损可用树脂美学修复,复杂冠折需桩核冠修复,活髓切断术适用于露髓点较小的年轻恒牙。
4、酸蚀破坏:
长期接触酸性饮料、胃酸反流或职业性酸雾导致牙体脱矿。表现为唇面光滑凹陷,边缘呈半透明状。伴随牙齿冷热敏感,严重者牙冠变薄易折裂。改善饮食习惯配合含氟制剂,大面积缺损需瓷贴面或全瓷冠修复,反流性疾病需同步治疗原发病。
5、发育缺陷:
釉质发育不全、牙本质发育异常等先天因素导致牙体结构薄弱。表现为牙面粗糙凹陷或颜色异常,易发生崩解或继发龋坏。轻症使用渗透树脂封闭,重症需全冠保护,伴有牙髓病变者需先行根管治疗。

日常减少碳酸饮料摄入,使用软毛牙刷配合巴氏刷牙法,定期口腔检查能早期发现缺损。坚果类食物建议工具破壳,运动时佩戴防护牙托。出现明显缺损或持续敏感症状应及时就诊,专业修复可恢复牙齿形态与功能,延误治疗可能导致牙髓病变或牙齿丧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