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矫正中嘴凸加重可通过调整矫治器、加强唇肌训练、优化咬合关系、正颌手术评估、定期复诊监控等方式治疗。该现象通常由矫治力方向偏差、唇肌功能不足、骨性因素未干预、牙弓宽度不足、矫治方案设计不当等原因引起。
矫治力方向偏差可能导致前牙唇倾加重,需重新设计弓丝曲度或更换托槽类型。临床常用多曲方丝弓技术、种植体支抗控制前牙移动,避免使用Ⅱ类牵引等可能加重前突的辅助装置。
长期口呼吸或唇肌松弛会削弱对前牙的内向压力,每日需进行唇肌功能训练。具体方法包括抿唇保持练习、吹气球训练、含纸片抗阻运动,每次持续10分钟,每日3组以增强肌肉张力。
深覆盖或Ⅱ类错颌未及时纠正会加重侧貌凸度,需通过颌间牵引调整磨牙关系。使用横腭杆扩展牙弓宽度,配合摇椅弓打开咬合,必要时采用微种植体辅助压低前牙改善突度。
骨性前突患者可能需正颌手术干预,表现为ANB角>5°、颏部后缩明显等情况。术前需完成正畸代偿治疗,常见术式包括上颌LeFortⅠ型截骨后退术、下颌矢状劈开截骨术,手术时机通常在生长发育停止后。
每4-6周需拍摄侧位片评估牙槽骨改建情况,使用头影测量追踪SNA角变化。出现异常唇倾时应及时暂停加力,通过舌侧保持器或唇挡等装置进行三维控制,必要时重启矫治方案。
矫正期间需避免吮指等口腔不良习惯,每日使用冲牙器清洁托槽周围菌斑。饮食选择软质食物如蒸蛋、燕麦粥减少咬合压力,配合颈肩部放松操改善头颈姿势。出现牙龈肿胀或托槽脱落需48小时内复诊,正畸蜡可缓解黏膜溃疡不适。成年患者建议联合使用透明矫治器精调,青少年需关注生长发育期颌骨变化。完成矫治后需严格佩戴保持器,前6个月全天佩戴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