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髓坏死通常由深龋未治疗、牙齿外伤、牙周疾病、牙齿磨损过度、医源性损伤等因素引起。
1、深龋未治疗:
龋齿发展到深层时会破坏牙本质,细菌侵入牙髓腔引发感染。长期未治疗的深龋会导致牙髓组织缺血缺氧,最终坏死。早期表现为冷热刺激痛,后期发展为自发痛。需及时进行根管治疗清除坏死组织。
2、牙齿外伤:
撞击、跌倒等外力作用可能导致牙髓血管断裂,血液供应中断引发牙髓坏死。常见于前牙区,表现为牙齿变色、叩痛。外伤后需定期复查牙髓活力,出现坏死迹象需进行根管治疗。
3、牙周疾病:
重度牙周炎时炎症可通过根尖孔逆行感染牙髓,牙周袋内的细菌毒素也会影响牙髓活力。伴随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等症状。控制牙周炎症是预防的关键,已发生坏死需进行牙周-牙髓联合治疗。
4、牙齿磨损:
长期磨牙或咬合创伤会导致牙本质过度暴露,牙髓受到持续刺激逐渐变性坏死。特征性表现为牙齿敏感、咬合不适。佩戴咬合垫可缓解症状,严重者需进行牙髓治疗。
5、医源性损伤:
牙齿预备过程中产热过多、正畸加力过大等操作不当可能损伤牙髓。表现为治疗后牙齿持续性疼痛。预防需控制操作温度与力度,已发生坏死需及时干预。
预防牙髓坏死需保持口腔卫生,使用含氟牙膏每日刷牙两次,配合牙线清洁邻面。避免用牙开瓶盖等危险行为,定期口腔检查可早期发现龋齿。出现牙齿变色、持续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诊,牙髓坏死未治疗可能引发根尖周炎。均衡饮食补充维生素C有助于维持牙周健康,限制高糖食物可降低龋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