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来流鼻血可能由空气干燥、鼻腔黏膜损伤、过敏性鼻炎、高血压、血液系统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加湿环境、局部压迫止血、抗过敏治疗、降压药物、血液检查等方式干预。
1、空气干燥:冬季暖气或空调使用导致室内湿度低于40%,干燥空气使鼻腔黏膜毛细血管脆性增加。建议卧室使用加湿器保持湿度50%-60%,睡前用生理盐水喷雾湿润鼻腔。避免用力擤鼻或抠挖鼻孔。
2、鼻腔损伤:夜间无意识揉鼻或睡姿压迫可能导致黏膜机械性损伤。出血时可坐位前倾,用拇指食指捏住鼻翼压迫10分钟,冰敷鼻梁促进血管收缩。反复出血者需排除鼻中隔偏曲等结构异常。
3、过敏炎症:尘螨或花粉过敏引发黏膜充血水肿,表现为晨起喷嚏后出血。需进行过敏原检测,避免接触致敏原。可选用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物,辅以鼻用糖皮质激素缓解炎症。
4、血压升高:清晨血压峰值时段可能冲破鼻腔血管,常见于未控制的高血压患者。建议监测晨起血压,确诊后服用氨氯地平等降压药。伴随头痛眩晕需警惕脑血管意外。
5、凝血异常:白血病或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可能出现自发鼻衄。需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筛查,异常者进一步做骨髓穿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需评估用药必要性。
日常增加维生素C、K摄入,如猕猴桃、菠菜等增强血管韧性。冬季可用凡士林涂抹鼻腔前庭,保持黏膜湿润。单次出血量超过200ml或每周发作超过3次,需耳鼻喉科就诊排除肿瘤性病变。运动时避免剧烈碰撞鼻部,游泳佩戴鼻夹防止池水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