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细菌性阴道病是怎么回事

2025-05-28

285次浏览

细菌性阴道病可能由阴道菌群失衡、频繁冲洗阴道、性生活活跃、免疫力下降、抗生素滥用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甲硝唑栓、克林霉素软膏等药物治疗,配合保持外阴清洁、避免过度清洗等方式改善。

功能主治:本品用于治疗阴道毛滴虫病。

用法用量:阴道给药一次0.5g,每晚一次0.5g,连用7~10天,应同时服用甲硝唑片剂,每...

1、菌群失衡:

阴道内乳酸杆菌减少导致厌氧菌过度繁殖是核心发病机制。健康阴道环境以乳酸杆菌为主,其产生的过氧化氢和酸性环境能抑制致病菌。当乳酸杆菌数量下降,加德纳菌等厌氧菌大量增殖,阴道pH值升高至4.5以上,出现灰白色分泌物伴鱼腥味。治疗需恢复微生态平衡,除抗菌药物外可配合阴道用乳酸杆菌制剂。

2、阴道冲洗:

过度清洁会破坏阴道自净作用。碱性洗液直接冲走保护性乳酸杆菌,使黏膜屏障受损。建议仅用温水清洗外阴,避免使用冲洗器深入阴道。临床观察显示每周冲洗3次以上者患病风险增加2倍,停止冲洗后复发率显著降低。

3、性行为影响:

无保护性交可能引入外来病原体。精液碱性特质会暂时改变阴道pH值,多个性伴侣或新性伴侣是明确危险因素。使用避孕套可降低风险,但需注意本病不属于性传播疾病,无需伴侣常规治疗。

4、免疫力降低:

妊娠、糖尿病等状态下易发病。雌激素水平变化会影响阴道上皮糖原含量,糖尿病患者阴道局部免疫功能受损。控制基础疾病、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增强黏膜防御能力。

5、抗生素滥用:

广谱抗生素可能误杀有益菌。长期使用头孢类、喹诺酮类等药物会打破菌群平衡,诱发阴道病。必要时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窄谱抗生素,治疗期间建议补充益生菌。

日常需选择棉质透气内裤并每日更换,避免穿紧身裤造成局部潮湿。饮食可增加无糖酸奶、泡菜等含益生菌食物,减少高糖饮食以防血糖波动。适度运动增强体质,但游泳后需及时清洗。出现分泌物异常或异味持续3天以上应就诊,孕妇患者需积极治疗以防早产风险。治疗后1个月复查白带常规确认疗效,复发患者需排查诱发因素。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