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伏牙指牙齿未能正常萌出或完全阻生于颌骨内的现象,儿童埋伏牙可能与遗传因素、乳牙滞留、牙列拥挤、颌骨发育异常、外伤等因素有关,可通过正畸牵引、手术助萌、间隙维持、乳牙拔除、定期观察等方式干预。
1、遗传因素:
部分儿童埋伏牙与家族遗传相关,父母存在牙齿萌出异常史可能增加风险。这类情况需早期拍摄全景X光片评估,若恒牙胚存在且位置正常,通常采取观察等待策略,每6个月复查牙胚发育情况。
2、乳牙滞留:
乳牙根吸收不全导致恒牙无法正常萌出是常见诱因,乳磨牙滞留占比最高。临床处理需拔除滞留乳牙,对埋伏恒牙进行正畸牵引,常用弹性牵引装置辅助牙齿萌出至正常位置。
3、牙列拥挤:
颌骨空间不足时易造成尖牙或前磨牙埋伏,可能与颌骨发育不足或牙齿过大有关。轻度拥挤可通过序列拔牙、扩弓治疗创造空间,严重者需要正颌手术联合正畸治疗。
4、颌骨异常:
上颌窦底过低或下颌升支过厚等解剖结构异常会阻碍牙齿萌出,这类病例通常伴随邻牙倾斜或旋转。手术助萌是主要手段,包括开窗术、骨皮质切开术等暴露牙冠后配合正畸牵引。
5、外伤影响:
乳牙外伤可能导致恒牙胚移位或发育停滞,常见于上前牙区。需根据恒牙胚损伤程度选择干预方案,部分病例需要自体牙移植或种植修复。
儿童埋伏牙管理需结合生长发育评估,饮食应保证充足钙磷摄入,推荐每日300ml牛奶搭配奶酪、深绿色蔬菜。定期口腔检查每3-6个月一次,早期发现可避免复杂治疗。对于7岁以上儿童,建议每年拍摄全景片监测恒牙发育,运动时佩戴防护牙托预防外伤性埋伏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