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子宫出血可通过观察月经周期规律性、出血量变化、伴随症状、基础疾病筛查及辅助检查等方式判断。异常子宫出血通常由内分泌失调、生殖系统炎症、子宫结构异常、凝血功能障碍、恶性肿瘤等因素引起。
1、周期异常:正常月经周期为21-35天,持续时间3-7天。周期短于21天或长于35天,经期超过7天均属异常。记录月经日记有助于发现周期紊乱,建议使用月经周期记录APP进行至少3个月经周期的监测。
2、出血量评估:每月经血总量超过80ml或每小时浸透一片卫生巾持续2小时以上需警惕。可参考PBAC失血评分表,得分≥100分提示月经过多。突发大量出血或持续点滴出血均需就医排查。
3、伴随症状:痛经程度加重、非经期下腹痛可能提示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热伴异常出血需排除盆腔炎,贫血症状如头晕乏力可能反映慢性失血。异常出血合并体重骤减需警惕恶性肿瘤。
4、基础疾病筛查: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见月经稀发,甲状腺功能异常可导致经量改变。凝血功能检查可诊断血小板减少症,超声能发现子宫肌瘤、息肉等器质性病变。35岁以上患者建议宫腔镜检查。
5、辅助诊断:性激素六项检测可判断排卵功能,CA125升高需排除子宫内膜癌。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绝经后女性内膜>4mm需活检。诊断性刮宫既能止血又可获取病理标本。
调整生活方式有助于改善异常子宫出血,建议增加高铁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的摄入,适量进行瑜伽等舒缓运动。控制体重在BMI18.5-23.9范围,肥胖者减重5%-10%可改善内分泌状态。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选择棉质透气内裤。长期出血患者需监测血红蛋白,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出现突发大量出血、妊娠期出血或绝经后出血等危急情况需立即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