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吐奶严重可通过调整喂养姿势、控制单次奶量、拍嗝护理、药物治疗、排查病理因素等方式治疗。吐奶通常由贲门发育不全、喂养不当、胃食管反流、牛奶蛋白过敏、消化道畸形等原因引起。
1、调整喂养姿势:喂养时保持婴儿头部高于腹部呈30-45度角,避免平躺喂奶。哺乳后竖抱20分钟,重力作用可减少奶液反流。奶瓶喂养需确保奶嘴孔大小合适,避免流速过快导致呛奶。
功能主治:适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应激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和卓-艾综合征(胃泌素瘤)。
用法用量:奥美拉唑使用过量,会出现视物模糊、意识模糊、嗜睡、头痛、口干、颜面潮红、恶心及心动过速或心律不齐等症状。本药物不宜经过透析清除,如意外过量服用,应该立即处理。
2、控制单次奶量:采用少量多次喂养模式,每2-3小时喂养一次,单次奶量不超过90-120ml。过度喂养会加重胃部压力,早产儿需按体重计算喂养量。喂养间隔可配合腹部按摩促进排空。
3、拍嗝护理:每次喂养后分三次拍嗝,分别于喂养中途、结束后5分钟、15分钟进行。采用坐位拍背法或肩部倚靠法,空心掌由下向上轻拍背部,持续至听到嗳气声。拍嗝后保持右侧卧位30分钟。
4、药物治疗:胃食管反流可选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牛奶蛋白过敏需更换深度水解配方奶粉,细菌感染需根据药敏试验使用抗生素。
5、排查病理因素: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需超声确诊后行幽门环肌切开术,肠旋转不良需进行Ladd手术矫正。伴随喷射性呕吐、血便、体重不增等症状时,需完善腹部立位片、消化道造影等检查。
母乳喂养母亲应避免摄入乳制品、咖啡因等易致敏食物,人工喂养可选择防胀气奶瓶。每日进行5-10分钟腹部抚触操,顺时针按摩脐周促进肠蠕动。监测每日呕吐频率、尿量及体重变化,持续吐奶伴脱水需静脉补液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