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挤眼睛可通过减少视疲劳、纠正不良习惯、治疗结膜炎、处理抽动症、排查倒睫等方式治疗。挤眼睛通常由用眼过度、习惯性动作、眼部感染、神经因素、睫毛刺激等原因引起。
1、缓解视疲劳: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会导致眼周肌肉紧张,表现为频繁眨眼或挤眼。每日保证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遵循20-20-20用眼法则每20分钟远眺20英尺外20秒,使用人工泪液缓解干眼症状。学龄儿童建议每学期检查视力。
功能主治:随下述疾患的角结膜上皮损伤: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斯·约二氏综合征(Stevens-Johnson syndrome)、干眼综合征(dryeye sydrome)等内因性疾病; 手术后、药物性、外伤、佩戴隐形眼镜等外因疾患。
用法用量:一般一次1滴,1天滴眼5~6次,可根据症状适当增减。一般使用0.1%浓度的玻璃酸钠滴眼液,重症疾患以及效果不明显时使用0.3%的玻璃酸钠滴眼液。
2、改正坏习惯:部分儿童因模仿他人或缓解焦虑形成无意识挤眼动作。家长需避免反复提醒加重心理负担,可通过游戏转移注意力,如闭眼猜物、眨眼计数等正向引导。行为矫正通常需要4-6周见效。
3、抗感染治疗:细菌性结膜炎可能引起眼部异物感导致挤眼,表现为结膜充血、黄色分泌物。可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等抗生素治疗,配合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病毒性结膜炎需加用更昔洛韦凝胶。
4、神经调节:抽动症患儿除挤眼外常伴发吸鼻、耸肩等动作,症状在紧张时加重。轻症可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改善,中重度需服用硫必利、阿立哌唑等药物。需排除链球菌感染引发的自身免疫性舞蹈病。
5、处理倒睫:睫毛向内生长摩擦角膜会引起反射性挤眼,需在裂隙灯下检查睑缘。少量倒睫可用镊子拔除,反复发作建议行电解毛囊术或睑内翻矫正术。术后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促进角膜修复。
日常注意补充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蓝莓等食物,避免揉眼加重刺激。建议选择乒乓球、羽毛球等需要远近焦距切换的运动,每周3次以上有助于调节睫状肌功能。持续2周无改善需排查屈光不正、角膜损伤等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