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前葡萄膜炎的临床表现 前葡萄膜炎治疗方法有哪些

病情描述:前葡萄膜炎的临床表现 前葡萄膜炎治疗方法有哪些

展开

2022-12-28 06:07

1回答

6浏览

好问题

医生回答

问题分析:前葡萄膜炎又被称作虹膜睫状体炎是眼科常见疾病,是由于自体免疫反应造成的,也就是身体的免疫系统错误的把眼睛内部的虹膜与睫状体当成是有害组织而进行攻击产生的炎症。主要表现是眼睛充血、发红、疼痛、怕光、看东西模糊等。治疗上需要使用激素滴眼液来抑制眼部的炎症反应,例如目前常用的有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氟米龙滴眼液,氯替泼诺滴眼液,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等。同时还需要点散瞳药物活动瞳孔,防止虹膜与晶状体相粘连,形成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常用的药物有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等。大部分患者经过眼药水点眼治疗后患者症状就能够减轻。但是如果病情控制不好的话,可以结膜下注射激素药物与散瞳合剂来进行治疗。

功能主治:1.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反应的眼科炎性病变及眼部表面的细菌感染或有感染危险的情况。
2.眼用激素用于眼睑﹑球结膜﹑角膜﹑眼球前段组织及一些可按受激素潜在危险性的感染性结膜炎等炎性疾病,可以减轻水肿和炎症反应。它们也适用于慢性前葡萄膜炎﹑化学性﹑放射性﹑灼伤性及异物穿透性角膜损伤。
3.有抗感染成分的复方制剂可以应用于发生眼表感染危险大的部位和预计有大量细菌存在于眼部的潜在危险时。本品中特有的抗感染药物对一些常见的眼部细菌和病原菌有效:
(1)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凝血酶阳性及阴性),包括耐青霉素株。
(2)链球菌:A组β溶血性链球菌﹑一些非溶血性链球菌和一些肺炎链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产气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摩氏摩根氏菌﹑多数普通变形杆菌株﹑流感嗜血杆菌﹑腔隙莫拉氏菌﹑埃氏嗜血菌﹑醋酸钙不动杆菌以及一些奈瑟菌属。

用法用量:1.每4至6小时一次,每次1至2滴滴入结膜囊内。在最初1-2天剂量可增加至每2小时1次。根据临床征象的改善逐渐减少用药的频度,注意不要过早停止治疗。用前摇匀。2.第一次开处方不能超过20毫升滴眼液。

为您推荐

科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