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的特征主要包括硬下疳、皮疹、淋巴结肿大、全身症状及晚期器官损害。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典型表现为一期硬下疳、二期全身性皮疹和三期多系统受累。
1、硬下疳:
一期梅毒的特征性表现为硬下疳,通常出现在感染后2-4周。硬下疳多为单发、无痛性溃疡,边缘清晰且基底清洁,常见于外生殖器、肛门或口腔。溃疡表面含有大量梅毒螺旋体,具有高度传染性。未经治疗的硬下疳可在3-6周内自行愈合,但病原体仍在体内扩散。
2、皮疹:
二期梅毒的特征为全身性皮疹,多在硬下疳消退后4-10周出现。皮疹形态多样,包括玫瑰疹、斑丘疹或脓疱疹,常累及手掌和足底。皮疹通常不伴瘙痒,可能伴随黏膜斑、扁平湿疣等特征性皮损。此期梅毒螺旋体已通过血液播散至全身,传染性极强。
3、淋巴结肿大:
梅毒各期均可出现淋巴结肿大,尤其在一期和二期阶段表现明显。硬下疳出现后1-2周,邻近淋巴结会无痛性肿大,质地坚硬且可活动。二期梅毒可能伴随全身多处淋巴结轻度肿大。淋巴结病理检查可见浆细胞浸润等特征性改变。
4、全身症状:
二期梅毒常伴有流感样全身症状,包括低热、乏力、头痛、肌肉酸痛和食欲减退。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肝炎、肾炎或虹膜睫状体炎等系统表现。这些症状与梅毒螺旋体引起的全身免疫反应有关,通常在皮疹出现时最为明显。
5、晚期器官损害:
未经治疗的三期梅毒可导致严重器官损害,包括心血管梅毒、神经梅毒和树胶样肿。心血管梅毒主要表现为主动脉炎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神经梅毒可表现为痴呆、脊髓痨或视神经萎缩;树胶样肿为破坏性肉芽肿病变,可累及皮肤、骨骼和内脏器官。
梅毒患者应避免性接触直至完成治疗并确认治愈,日常需加强营养支持,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和蛋白质的食物如胡萝卜、柑橘和鱼类,以增强免疫力。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恢复,但需避免过度疲劳。治疗期间应严格遵医嘱复查血清学检测,密切接触者需同步筛查。晚期梅毒患者需定期进行心血管和神经系统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