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常表现为排便习惯改变、便血、里急后重、腹痛及体重下降。
1、排便习惯改变:
直肠癌患者常出现排便频率异常,如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或排便不尽感。肿瘤生长可能导致肠腔狭窄,粪便形态变细呈铅笔状。部分患者晨起后出现频繁便意,但实际排便量少。
2、便血:
约80%患者出现便血,血液多呈暗红色或鲜红色,与粪便混合。需与痔疮出血鉴别,直肠癌便血常伴随黏液,出血量逐渐增多。肿瘤表面溃破时可能引发出血性贫血。
3、里急后重:
直肠下段肿瘤刺激直肠壁,产生持续排便感但无法排净。患者每日排便次数可达10次以上,夜间也可能出现便意。肿瘤侵犯肛管括约肌时可能伴随便失禁。
4、腹痛腹胀:
中晚期患者出现下腹隐痛或绞痛,进食后加重。肿瘤导致肠梗阻时可见腹部膨隆、肠鸣音亢进。癌细胞腹膜转移时可能引发持续性钝痛。
5、全身症状:
肿瘤消耗导致体重半年内下降超过10%,伴乏力、食欲减退。晚期出现恶病质表现,如贫血貌、下肢水肿。肝转移时可能出现皮肤巩膜黄染。
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粪便隐血试验和肠镜检查,尤其有家族史者需提前筛查。日常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持规律运动,控制红肉及加工肉制品摄入。出现持续两周以上排便异常应及时消化科就诊,肠镜检查是确诊直肠癌的金标准。确诊患者需根据分期选择手术切除、放化疗或靶向治疗,早期发现五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