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感染可能由环境潮湿、免疫力低下、接触污染源、慢性疾病、皮肤屏障受损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真菌药物、环境消毒、增强免疫、治疗基础病、局部护理等方式干预。
1、环境潮湿:长期处于湿度超过60%的环境易滋生曲霉、青霉等霉菌。保持室内通风,使用除湿机控制湿度在40%-50%,定期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墙面地面。避免在浴室、地下室等区域堆放潮湿物品。
2、免疫力低下:HIV感染者、化疗患者等群体易发生念珠菌、隐球菌感染。每日摄入30g乳铁蛋白增强黏膜免疫,补充维生素D 400IU调节免疫功能。对于长期使用激素者需监测口腔、生殖道等部位菌群变化。
3、接触污染源:接触发霉食物或腐败植物可能感染毛霉菌。处理霉变食物时佩戴N95口罩,果蔬储存前用碳酸氢钠溶液浸泡。农业工作者作业时应穿戴防护服,工作后及时用硫磺皂清洗暴露部位。
4、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易继发曲霉性鼻窦炎,肺纤维化患者好发侵袭性肺曲霉病。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使用胰岛素泵维持血糖稳定。肺病患者需定期进行GM试验筛查,必要时预防性使用伏立康唑。
5、皮肤屏障受损:烧伤创面易感染镰刀菌,足癣患者可能继发白念珠菌感染。浅表感染可外用联苯苄唑乳膏,甲癣需配合阿莫罗芬搽剂。对于深度烧伤创面,需每日用聚维酮碘冲洗并覆盖银离子敷料。
预防霉菌感染需注意保持环境干燥通风,高危人群可定期食用含益生菌的发酵食品如酸奶、纳豆。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增强抵抗力,运动后及时更换潮湿衣物。护理已感染者时应佩戴手套,污染物需用沸水煮烫30分钟以上。出现持续发热、咳血痰或皮肤溃烂扩散等症状需立即就医进行真菌培养检测。